2024/25 樂季專文

2024/25 樂季專文


2024-08-08 星期四 12:00


跟著時代列車前進─ 國家交響樂團2024/25樂季
聽見貝多芬、馬勒作品裡的未來性
撰文/李伯儀

國家交響樂團在2024/25樂季又有新挑戰,音樂總監準.馬寇爾訂下了「貝多芬」、「馬勒」、「科學與科技」三個主題;貝多芬和馬勒在他們的作品裡都可聽見某種程度的「未來性」,他們的作品也都承先啟後了另一個時代開啟。本次除了將以「貝多芬」和「馬勒」為基石,扣合著時下的「科學與科技」潮流,也將獻上多部布拉姆斯交響曲,期待在新樂季帶來精彩絕倫的全新風景!

聆聽音樂界的神秘先知 ─ 貝多芬

AI 浪潮為全球掀起巨浪,其便利性和速度感,顛覆了以往的生活模式,相較之下,一場古典音樂會的完成,本質上是慢工出細活的「慢食」模式,在創作與完成的過程中,有音樂家的巧思與新「發明」。在全新樂季裡,一連安排了五首貝多芬(Ludwig van Beethoven, 1770—1827)的鋼琴協奏曲,從第一號到第五號《皇帝》, 從中反思貝多芬的音樂思路進程。

特別要提的是第四號鋼琴協奏曲;在古典協奏曲曲式,大都是由三樂章組成,第一樂章會是典型的奏鳴曲式,以呈示、發展和再現為架構,管絃樂團一開始會有一段較長的樂段,接著獨奏樂段加入;但貝多芬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做了不一樣的創新,他讓鋼琴在第一樂章的開頭就加入演奏,突顯了獨奏樂器的角色,也強化了協奏曲裡獨奏樂器和樂團聲部各自獨立的性格。由鋼琴帶出樂團聲部,兩者之間的對話特質更加明確。

這樣的寫作方式也影響了後來的協奏曲寫作,貝多芬可說是建構了不一樣的協奏曲關係,獨奏樂器引動了樂團聲部,但又保有其獨立性,既是交流也是競合,獨奏樂器在協奏曲裡的主導性變得非常明顯,形塑了和古典時期截然不同的協奏曲。

另外,在第五號鋼琴協奏曲《皇帝》貝多芬也做了另一個新突破;在此之前,協奏曲裡的裝飾奏(cadenza)會在呈示部之後、發展部之前,讓獨奏者有一段可自行創作的炫技段落,但貝多芬則是在樂譜上標明「不要創作裝飾奏,直接進到下一部分」,貝多芬的首創是先把裝飾奏寫好了,在結構的平衡上,貝多芬讓樂曲開始的炫技段落能再現,也讓裝飾奏得以擴充和整合,並展現了獨一無二的創意,讓裝飾奏自然地融入樂曲裡,不再是一段純粹炫技的插曲。貝多芬具有開創性的思考,影響了之後的作曲家,也難怪法國文學家維克多.雨果給予貝多芬高價的評論,形容他是「音樂界的神秘先知」了。


譜寫了誰的時代 ─ 馬勒

在樂季裡也可聽見馬勒(Gustav Mahler, 1860— 1911)多首交響曲作品以及兩部重要創作《少年的魔法號角》和《悼亡兒之歌》。自上百首詩歌而來的《少年的魔法號角》,帶給馬勒許多創作靈感,甚至在他的交響曲裡也可以找到這些音樂動機。指揮家呂紹嘉也曾形容這部作品可說是馬勒交響曲的縮影,馬勒的好友、指揮家華爾 特(Bruno Walter, 1876—1962)也曾說過:「當馬勒讀到《少年的魔法號角》時,如同找到了自己的根。」

《少年的魔法號角》原作彙集了自民間搜集而來的德國詩歌,內容有許多超現實的故事情節,充滿生死、離別、糾結、詭異、慾望等,馬勒從中選出詩作並譜成歌曲,也有一些寫進他的交響曲,如第二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、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五樂章,都是來自《少年的魔法號角》。

《少年的魔法號角》裡的多元素材,之所以深深地吸引著馬勒,和他的成長與遷徙脫不了關係,他出生於波西米亞,在維也納音樂院求學,也因為他是猶太人,經常遇到不平等的待遇,馬勒自己也曾說過:「奧地利人說我是波西米亞人,德國人說我是奧地利人,其他人認為我是猶太人,不管是哪裡都勉強地認定我,但沒有一個地方真正歡迎我。」

始終是「局外人」的馬勒,也為他的連篇歌曲 《年輕旅人之歌》下了這樣的定義:「歷經命運的打擊後走向世界,漫無目的地遊蕩」,也因此,包羅萬象的《少年的魔法號角》,其通俗性與民間性,承接了馬勒的世界體驗,讓他的敏感與苦痛,有了一個生命的出口,也令他對於自民間而來的素材愛不釋手。在他的筆下,這些素材也充滿了音樂性,並具有強烈的情感和社會性,死亡、嘲諷、恐懼與歡喜,都可以以一種精緻的方式獲得昇華,廣納了不同族群與文化傳統。這和華格納自神話取材的作品大不相同,更為寫實也更為深刻,馬勒也以音樂建構了屬於他的世界觀,體現了他的生命場景。

另一部《悼亡兒之歌》是根據德國詩人呂克特(Friedrich Rückert, 1788—1866)作品寫作而成,內容為詩人失去愛子的悲痛心境,相較於十八世紀藝術歌曲單就詩詞譜曲的純粹性,馬勒在《悼亡兒之歌》的寫作法除了重場景描寫之外,在調性的轉換、聲樂聲部和器樂聲部的分配,都更具戲劇張力。例如:在第四首〈我常想他們不過出去一下〉,則是運用法國號表現在天氣好的日子時的散步,也用單簧管、英國管、大提琴、豎琴,表現心境光明與陰鬱的轉變。第五首〈這種天氣這種暴雨〉,馬勒就運用了突強的鑼聲,表現父親回憶孩子葬禮那天的暴風雨場景。

除此之外,《悼亡兒之歌》也反了映十九世紀的歐洲生活,家中孩童因疾病或醫療條件不佳而夭折的狀態。馬勒的大女兒在這部作品寫完後三年,因爲疾病而過世。馬勒這部作品雖然不是為女兒,但在歷史意義上,這部具私密、個人情感特質的作品,標誌了一個時代的情感與現象。


從古典音樂聽見科學與科技

貝多芬出生於1770年,時逢工業革命興起;而馬勒出生於1860年,當時包括電器、汽車引擎內燃機等技術正在發展,而這些對當時而言新穎的技術,對社會與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。

從貝多芬的音樂作品能聽見這股革新的力量,他作品裡具備的宏大願景、大膽的和聲變化和亟欲挑戰的器樂演奏技術,反映了工業革命時期的狀態,而馬勒作品裡的宏觀宇宙、對場景與情感的描寫,豐厚的聲響和多變的音色等,一如科技演變一樣,帶給世界全新的聲音。

這次樂季裡安排了回應機械年代、先進科技聲響的曲目,如:法國出生的瑞士作曲家奧乃格(Arthur Honegger, 1892—1955)最有名的管絃樂作品《太平洋231》。標題「太平洋231」是來自美國火車的型號,樂曲可以明顯地聽見模擬火車行進時的聲響和速度變化。奧乃格曾表示,他寫這首作品,是想要表現他對於火車啟程時所感到的驚喜,他期待觀眾能感受到音樂裡所傳達的喜悅和生命力。

同樣是以火車為主題的作品,還有巴西作曲家維拉.亞伯斯充滿巴西風味的《鄉間小火車》,全曲描述一台顛簸的蒸汽火車,載著乘客到鄉間採漿果。單簧管和長笛模擬火車的汽笛聲,加上打擊樂模擬引擎發動的車輪節奏,加上帶有風味的民間旋律,讓整首作品十分生動。

另一首俄國作曲家莫索洛夫的〈鑄鐵廠〉,音樂充滿了不和諧音和如金屬摩擦的聲響,這是來自其芭蕾舞劇《鋼鐵》的一首,充滿了實驗與新穎的聲響,樂團有如運作良好的齒輪,為時代前進的滾動而運作。更為特別的是美國作曲家約翰.亞當斯寫的《快機器中的短旅行》,更是寫出了快速的現代生活,貫穿全曲的木魚敲擊聲,如跑車般奔馳的機器,聽眾順著其節奏,也像是搭上快車,奔進未來世界裡。

特別要提的是,這次樂季裡也特別安排了多首現在國際樂壇上當紅的作曲家魏德曼,魏德曼身為作曲家、單簧管演奏家、指揮家,可說是全方位的音樂家,在繁忙的演出工作之外,他也將日常生活中所拾得的靈感寫成樂曲。他對於不同的聲響始終保有好奇心,他曾表示,有時在彩排時,音樂家非刻意出現的特殊聲響,這種非經過安排而浮現的驚喜,也會成為創作某首作品的契機。魏德曼的創作《玻璃琴》,將邀玻璃琴演奏家克里斯塔.勛菲爾丁格來台呈現。

本樂季還將演出優美精緻、層次豐富的布拉姆斯交響曲系列,包括第一號、第二號、第三號及《命運之歌》,和荀貝格改編富含新穎元素的G小調鋼琴四重奏,並邀請了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、艾拉貝拉.史坦巴赫,鋼琴家則有福間洸太朗、尚.伊夫.提鮑德,法國號演奏家瑞德凡.弗拉柯維克,聲樂名家則有男中音湯瑪斯.漢普森、次女高音伊莉莎白.詹森、女高音妮諾.瑪嘉伊澤;這次也安排了廣受臺灣觀眾熟悉的大提琴家楊文信,預計演奏現代作品,杜悌尤的大提琴曲《一整個遙遠的世界》,同時也邀請多位國內優秀音樂家與團隊參與演出。

樂季終了則是安排了華格納(Richard Wagner, 1813—1883)的《漂泊的荷蘭人》,華格納自許能成為貝多芬的傳人,這樣的安排,無疑地是另一種承先啟後,以此為另一個開端。

NSO套票預購:8/8(四)12:00~8/15(四)12:00

上半樂季【音樂廳】14場 +【室內樂】6場,合計20場

【愛樂DIY套票】※音樂廳場次不含最低票價,單一場次限購十張

6 場以上 75 折

10 場以上 7 折,贈送NSO鈕扣透明夾乙件

18 場以上 65 折,贈送NSO鈕扣透明夾乙件,及NSO樂季T恤乙件

【學生套票】 ※精選場次

精選組合場次 9 場 990 元(限量 100 套)贈送NSO鈕扣透明夾乙件

全壘打場次 19 場(僅台北場次)1900 元(限量 50 套)贈送NSO鈕扣透明夾乙件,及NSO樂季T恤乙件

【總監套票】 ※四場

2 場以上 7折 贈送NSO鈕扣透明夾(限量簽名版)乙件

4 場最高價位 贈送總監簽名明信片徽章紀念組合(限量30名)

【室內樂DIY套票】※不含最低票價,單一場次限購十張

4 場以上 75 折

6 場 7折 贈送NSO鈕扣透明夾乙件

凡購買套票,皆贈送NSO樂季票袋乙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