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自臺灣-2018美國巡演

來自臺灣-2018美國巡演


2018-10-30 星期二 20:00加州橘郡,塞格斯仲音樂廳購票
指揮/呂紹嘉
鋼琴/史蒂芬・賀夫
國家交響樂團

金希文:《跳舞歌》選自《舞動的山巒》(原住民委員會委託創作)
李斯特:第一號鋼琴協奏曲
德布西:《海》
拉威爾:《達芙尼與克羅伊》第二號組曲

前言

任意文字

再次遠行,向國際樂壇介紹臺灣音樂的高度

「這得歸功於傑出的指揮呂紹嘉,他以精湛的能力引導出演奏者豐富的音色與熱情,讓音樂(柴科夫斯>基第五號交響曲)變的很不一樣。」
─《美國唱片指南》雙月刊 2017.3-4

在全球,「交響樂團」是一個評價國家文化水平的指標;在臺灣,NSO就是「臺灣之音」的代表,近年以Taiwan Philharmonic(臺灣愛樂)之名享譽國際樂壇,期盼本次巡演,再次驚艷國際。

2016年,NSO展開了首次在美洲的巡演,精良的演奏技巧及饒富臺灣特色作品廣受北美樂評好評。2018年,NSO將再次啟程於美國西岸巡演4場,行程包括加州橘郡塞格斯仲表演藝術中心、聖地牙哥科普萊交響音樂廳、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明尼表演藝術中心,以及舊金山戴維斯交響樂音樂廳。

本次準備的內容,除歐美古典曲目之外,將演出國家文藝獎得主金希文的作品《跳舞歌》第3樂章,音樂總監呂紹嘉表示,《跳舞歌》原為台灣原住民族傳統歌謠創編交響樂曲委創作品之一,「金希文在傳統中帶著一點現代,作風嚴謹、言之有物,作品有份量、難度高,可展現樂團實力;能代表台灣,又夠現代,最易與世界接軌。」此次海外巡演為大型編制,幾乎全團出動,另也與鋼琴家史蒂芬.賀夫(Stephen Hough)、小提琴家曾宇謙合作演出。

演出人員介紹

指揮/呂紹嘉

任意文字

呂紹嘉出身臺灣,為享譽國際樂壇的旅歐名指揮家。自鋼琴啟蒙,後隨陳秋盛研習指揮,繼而赴美印第安那大學及維也納國立音樂院深造。在贏得法國貝桑頌、義大利佩卓地和荷蘭孔德拉辛三大國際指揮大賽首獎後,展開了他在歐洲的指揮生涯。

  旅居德國期間先後擔任柏林喜歌劇院首席駐團指揮、德國柯布倫茲市立歌劇院音樂總監、德國國家萊茵愛樂交響樂團音樂總監、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,並於2004 年5 月獲文化部長頒贈象徵該省文化最高榮譽的Peter Cornelius獎章。

在歌劇的領域中,曾於英國國家歌劇院、布魯塞爾皇家歌劇院、雪梨歌劇院、德國司徒加特、柏林德意志、漢堡、法蘭克福歌劇院客席指揮。呂紹嘉在交響樂指揮的表現也同樣耀眼。近年來合作的主要交響樂團有柏林、西南德、中德、巴伐利亞廣播、法國國家、里昂、杜魯士、史特拉斯堡、維也納廣播、英國利物浦愛樂、奧斯陸愛樂、貝爾根愛樂、赫爾辛基愛樂、瑞典廣播、挪威廣播、哥特堡、羅馬聖西西里亞、及荷蘭皇家音樂大會堂管絃樂團等。在亞洲,呂紹嘉與香港管絃樂團、NHK、新日本愛樂、首爾愛樂、韓國KBS 及北京、上海等地的代表性樂團合作演出。

鋼琴/史蒂芬‧賀夫

任意文字

史蒂芬.賀夫可說是當代全才。在他的職業生涯中,他將自己定位為一位真正的博學者,不僅樹立自身具獨特見解鋼琴家的聲譽,同時也是作家和作曲家。史蒂芬.賀夫以精湛掌握鋼琴藝術而著稱,他個人求知慾旺盛的態度也為他贏得了眾多知名獎項,以及長期以來的國際聲望。

  2001 年,史蒂芬.賀夫成為第一位贏得麥克阿瑟基金會獎學金的古典樂表演藝術家。他以鋼琴項目在 2008 年榮獲西北大學琴.金寶.蓮恩大獎,並於 2010 年榮獲英國皇家愛樂樂團器樂演奏獎,並於 2014 年 1 月獲頒大英帝國指揮官勳章(CBE)。

  史蒂芬.賀夫曾與大多數歐美各大管絃樂團隊同台演出,也經常在世界各大音樂廳和系列音樂會中舉行獨奏會。曾與 BBC、捷克、倫敦、洛杉磯、荷蘭、紐約和皇家愛樂合作演出;也與亞特蘭大、巴爾的摩、BBC、波士頓、芝加哥、休士頓、蒙特婁、匹茲堡、舊金山、聖路易和多倫多交響樂團等合作演出。

  史蒂芬.賀夫的多張專輯已獲得諸多國際獎項,包括德意志唱片獎、金音叉獎、音樂世界及多項葛萊美獎提名,亦獲得八項留聲機雜誌獎,包括 1996 年和 2003 年「年度最佳錄音」和 2008 年的「金碟獎」,該獎項將他的聖桑鋼琴協奏曲全集譽為 30 年以來的最佳錄音。

  史蒂芬.賀夫為管絃樂團、合唱團、室內樂團和獨奏鋼琴創作了四十多部作品,由約瑟夫溫伯格出版。他的《純真與歷練彌撒》與《奇蹟彌撒》分別由倫敦西敏寺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和西敏寺大教堂委託創作,並於兩處進行演出。

  身為著名作家,史蒂芬.賀夫經常為《衛報》、《泰晤士報》、《字板》、《留聲機》和 BBC 音樂雜誌撰寫文章,並為《每日電訊報》撰寫了七年的部落格文章(2008 年至 2016 年),該部落格成為了相當受歡迎且極具影響力的文化論壇,他為這個部落格總共撰寫了 600 多篇文章。他的著作《以經為禱》於 2007 年由Continuum and Paulist出版。他也是積極的畫家,於2012 年在倫敦諾丁山的布洛班畫廊舉辦了他的第一個畫展,名為「熱情地」,這場個展,收錄了近二十幅從2007年開始創作的壓克力抽象畫。

國家交響樂團

任意文字

「他們的蕭斯塔科維契第五號交響曲十分扣人心弦:隨著樂團飛舞的弓弦與宏偉的雄心,他們的演出令人徹底信服。不需西方世界的背書,這個樂團在音樂舞台絕對佔有一席之地。」
─奧地利《信使報》2017.3.31
「在美國加州的首次登台是其北美小規模巡演的一站…。呂紹嘉與臺灣愛樂卻以驚人、突出、充滿豐富音色變化的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獲得一次非凡的勝利。」
─《音樂美國》雜誌2016.12
「(柴科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)樂曲中著名的獨奏樂段,尤其是單簧管、低音管及法國號,都很精練優雅的呈現出來,最後的高潮樂段,更是令人嘆為觀止。…臺灣愛樂應該再來美國做一次大規模的巡演。」
─美國《洛杉磯時報》2016.12

  交響樂團在每個國家有不同的形成背景,在沒有西方管絃樂傳統的台灣,過去樂團都以文化教育體系營運。經過三十年耕耘,我們可以驕傲的說,國家交響樂團(NSO),從交響樂、室內樂到歌劇,是自信、精銳,有文化意識的「台灣之音」。

  國家交響樂團的前身「聯合實驗管絃樂團」,是教育部於1986年集合優秀新生代音樂家,以打造頂尖交響樂團為目標而成立的。2005年成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附設團隊,2014年4月改隸國家表演藝術中心,以「台灣愛樂」立足國際。歷任常任指揮為艾科卡、史耐德及音樂總監包括張大勝、林望傑、簡文彬等人。近十年來,NSO銳意求變,大步朝專業、開放、勇於創新的職業樂團發展,2010年8月,旅德知名指揮呂紹嘉接任NSO音樂總監,更將樂團打造為亞洲地區最具指標性樂團之一。

  樂團現有99名團員,每年樂季演出約75場次。2010年起,音樂總監呂紹嘉以多元化主題貫穿樂季,整合與對比並存的廣博曲目,本著「精緻、深刻、悸動」的信念,琢磨出樂團多變細膩的音色與深刻撼人的音樂表現;歌劇演出從跨國製作到深耕國內:《艾蕾克特拉》(2011)、《蝴蝶夫人》(2012)、《女武神》(2013)、《莎樂美》(2014) 、《費黛里歐》(2015) 、《奧泰羅》(2016)及《外套》、《修女安潔麗卡》、《強尼‧史基基》(2017) 、《帕西法爾》(2018),每每展現令國際樂評驚豔的製作。呂紹嘉不僅積極拓展樂團演奏近代管絃樂作品的能力,更致力於鞏固精練經典名作,也持續國人管絃樂創作之演出、錄音。2011年起,呂紹嘉帶領樂團積極展開海外巡演:廣州亞運音樂節(2011)、東北亞巡演(2012)、歐洲巡演(2013、2017)、兩岸三地巡演(2015)、北美西岸巡演(2016、2018)及韓國巡演(2018)等均獲得國際各地樂評的高度讚譽。

  近30年來與NSO合作過的客席指揮家:馬捷爾、巴夏、馬利納爵士、潘德瑞茨基、史拉特金、羅斯托波維奇、柯米希奧納、羅許德茲特溫斯基、霍格伍德、譚盾、凡斯卡、葛拉夫等;及聲樂家芙蕾妮、柯楚芭絲、帕瓦洛帝、多明哥、特菲爾、韓普森;吉他大師耶佩斯、鋼琴家傅聰、拉羅嘉、提博德、寇瓦謝維契、齊柏絲坦、洛堤、歐森、白建宇、鄧泰山、薩洛、王羽佳等;大提琴家馬友友、顧德曼、麥斯基、卡普頌、王健、伊瑟利斯、穆勒-修特、嘉碧妲;小提琴家卡瓦科斯、林昭亮、胡乃元、夏漢、明茲、列賓、希拉蕊‧韓、宓多里、林以信、陳銳;擊樂家葛魯賓格及其他器樂家莎賓‧梅耶、巴伯羅柯、弗黎崔希等千餘位國際知名音樂家。